【钾的相对原子质量】钾(K)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族,属于碱金属。它的化学符号为K,来源于拉丁文“Kalium”,意为“碱”。钾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之一,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钾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用于计算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比例。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最新数据,钾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9.0983,通常近似表示为 39.10。
钾的相对原子质量总结
项目 | 内容 |
元素名称 | 钾 |
元素符号 | K |
原子序数 | 19 |
相对原子质量 | 39.0983 |
常用近似值 | 39.10 |
所属周期 | 第4周期 |
所属族 | 第1族(碱金属) |
外观 | 银白色金属,具延展性 |
密度 | 0.862 g/cm³(20°C) |
熔点 | 63.5°C |
沸点 | 759°C |
钾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对于钾来说,这个数值反映了其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以及同位素分布的平均结果。由于钾有多种天然同位素(如K-39、K-40、K-41),其相对原子质量是这些同位素的加权平均值。
在化学计算中,相对原子质量常用于确定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从而进行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例如,在计算氯化钾(KCl)的摩尔质量时,需要将钾的相对原子质量与氯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加。
小结
钾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化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参数。了解这一数值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化学计算和实验设计。通过表格形式的总结,可以更直观地掌握钾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