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文及翻译】“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尤其是重阳节时,人们登高、佩戴茱萸以祈福避灾,而诗人却因身处异乡,无法与家人共度佳节,因而感慨“遍插茱萸少一人”。
以下是对该诗句的原文、翻译及背景的总结。
一、原文及翻译总结
项目 | 内容 |
原诗出处 | 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原文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翻译 | 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做客人,每当遇到节日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遥想家乡的兄弟们在登高的地方,都把茱萸插满头,唯独少了我一个人。 |
关键词解释 | - 茱萸:一种香草,古人认为可以驱邪避灾,重阳节常佩戴。 - 登高: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象征步步高升。 |
情感表达 |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身处异乡的孤独感。 |
二、背景与赏析
王维在年轻时离开家乡,前往长安谋取功名,重阳节时看到别人团聚,自己却孤身在外,心中自然生出无限感慨。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通过对比兄弟们的热闹场景与自己的孤单处境,突出了“思乡”这一主题。这种情感共鸣跨越千年,至今仍能打动人心。
三、结语
“遍插茱萸少一人”不仅是对重阳节习俗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它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中浓厚的家庭观念,也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对亲人的牵挂与思念。
如需进一步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全文或相关文化背景,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