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嶙峋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嶙峋”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常用于描述山石、树木等物体的形态特征。在《汉语大词典》中,“嶙峋”一词有明确的解释和用法。本文将从词义、来源、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详细信息。
一、词义总结
“嶙峋”是形容词,主要用来描述山石、树木等物体表面突出、不平滑、崎岖不平的样子。该词多用于文学作品或描写自然景观时,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性。
- 基本含义:形容山石、树木等表面凹凸不平、突兀不齐。
- 引申意义:也可用于形容人的体态瘦削、骨骼突出,如“身材嶙峋”。
二、出处与来源
“嶙峋”一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见于诗词、散文中,用于描绘自然景物的险峻与奇特。
- 出处:《楚辞·九歌·山鬼》中有“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虽未直接出现“嶙峋”,但“山之阿”可与“嶙峋”意象相呼应。
- 现代使用:在现代汉语中,“嶙峋”广泛应用于文学、旅游、地理等领域。
三、用法与搭配
| 词语 | 用法说明 | 示例 |
| 崖壁嶙峋 | 形容山崖陡峭、岩石突出 | 那座山的崖壁嶙峋,令人望而生畏。 |
| 山石嶙峋 | 描述山石的崎岖不平 | 山石嶙峋,行走困难。 |
| 身材嶙峋 | 形容人瘦骨嶙峋 | 他因长期营养不良,身材嶙峋。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崎岖、参差、突兀、嶙峋 |
| 反义词 | 平整、光滑、圆润、柔和 |
五、总结
“嶙峋”是汉语中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常用于描写自然景物的险峻与奇特,也可用于形容人体态的瘦削。在《汉语大词典》中,该词有清晰的定义和丰富的用法,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多样性和文化内涵。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嶙峋”的含义及其在语言中的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