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什么为尺度】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个核心概念,它不仅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来源,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劳动关系。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什么为尺度”,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商品价值形成的基本逻辑。
一、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换句话说,它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标准,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这个“尺度”并不是以个别生产者的时间为标准,而是以整个社会的平均水平来衡量。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工人比别人更熟练或效率更高,他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可能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他的产品在市场上可能无法获得应有的价值。
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尺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即行业或部门内大多数企业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技术设备和管理方式。
2.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即劳动者普遍具备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能力。
3. 社会平均的劳动强度:即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付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量。
这三者共同构成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衡量标准,决定了商品的价值量。
二、表格展示
尺度要素 | 含义说明 |
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 指行业中普遍采用的生产工具、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反映整体生产力水平。 |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 表示劳动者在一般情况下所具备的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不包括个别高超技艺。 |
社会平均的劳动强度 | 指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付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量,反映劳动的紧张程度。 |
三、结语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商品价值的衡量标准,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的社会性与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它既是对劳动效率的客观反映,也是对市场交换规则的深刻揭示。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市场经济的本质和劳动价值的真正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