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记载的五代是哪五代】《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编年体史书,由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历时十九年完成。这部巨著涵盖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共294卷,内容详实、结构严谨,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在《资治通鉴》中,“五代”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之后、宋朝之前的一段分裂时期。虽然“五代”之名源于后世对这一时期的概括,但《资治通鉴》中确实详细记录了这一时期的政权更迭与历史变迁。
为了便于理解,《资治通鉴》所记载的“五代”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政权:
顺序 | 朝代名称 | 建立时间 | 灭亡时间 | 都城 | 备注 |
1 | 后梁 | 907年 | 923年 | 开封 | 朱温建立,五代的第一个政权 |
2 | 后唐 | 923年 | 936年 | 洛阳 | 李存勖建立,灭后梁 |
3 | 后晋 | 936年 | 947年 | 开封 | 石敬瑭建立,依靠契丹支持 |
4 | 后汉 | 947年 | 950年 | 开封 | 刘知远建立,短暂统治 |
5 | 后周 | 951年 | 960年 | 开封 | 郭威建立,为宋朝奠定基础 |
需要注意的是,“五代”并非指一个统一的王朝,而是指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的五个短命政权。它们大多存在时间不长,且多依赖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支持,如后晋与契丹的关系密切。
此外,在《资治通鉴》中,除了“五代”之外,还同时记载了“十国”,即在南方和西南地区并存的十个割据政权,如吴、南唐、前蜀、后蜀等。这些政权虽然不属于“五代”的范畴,但也是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资治通鉴》所记载的“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先后统治中原地区的政权。它们虽短暂,却对后来的宋朝统一局面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