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俱下的上一句是啥】“泥沙俱下”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混杂在一起,好坏参半。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之一,原句为:“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但这并不是“泥沙俱下”的出处。
实际上,“泥沙俱下”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贤者不独善其身,而能兼济天下;不肖者不独恶其身,而能兼乱天下。故曰:‘泥沙俱下,玉石同焚。’”
不过,现代人更常引用的是清代文学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的一句话:“泥沙俱下,玉石同焚。”这句话用来比喻好人和坏人、好东西和坏东西一起混杂在一起,无法分辨。
一、总结
“泥沙俱下”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事物混杂、良莠不分的状态。它的上一句通常是“玉石同焚”,两者连用时,强调的是整体混杂、无法区分的情况。
二、表格展示
| 成语 | 上一句 | 出处 | 含义解释 |
| 泥沙俱下 | 玉石同焚 | 《闲情偶寄》 | 比喻好坏混杂,无法分辨 |
| 泥沙俱下 | 无明确上一句 | 《后汉书·王符传》 | 表示事物混杂,难以区分 |
| 泥沙俱下 | 不常见 | 现代常用 | 常用于描述信息、人群等混杂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泥沙俱下”时,可以根据语境选择是否搭配“玉石同焚”。如果是为了强调混杂、混乱的状态,单独使用“泥沙俱下”即可;若想加强语气,表达出“好坏不分”的意味,可以加上“玉石同焚”。
四、结语
“泥沙俱下”虽为成语,但其含义贴近生活,适用于多种场景。了解它的来源和搭配,有助于更好地运用在语言表达中,使内容更加丰富、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