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乏其身饿其体肤出处】“空乏其身,饿其体肤”出自《孟子·告子下》。这句话是孟子在论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过程中提到的,用来强调一个人若要承担重大责任,必须经历磨难与考验,才能成就非凡。
一、原文背景总结
孟子在《孟子·告子下》中提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的意思是:上天如果要将重大的责任赋予某个人,一定会先让他内心受苦,身体劳累,饥饿疲惫,使他处于贫困之中,行为受到干扰和扰乱,以此来激发他的意志,锻炼他的性格,从而增强他的能力。
其中,“空乏其身,饿其体肤”是其中的一部分,强调的是物质上的匮乏和身体上的折磨,是“成大事者”的必经之路。
二、出处详解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孟子·告子下》 |
| 原文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 作者 |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 |
| 意义 | 强调成功需要经历艰苦磨练,是“天将降大任”的前提条件 |
| 现代引申 | 常用于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有毅力和坚持,不惧挫折 |
三、现实意义
“空乏其身,饿其体肤”不仅是古代对人才成长的描述,也适用于现代人的成长过程。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人生道路上,只有经历过痛苦与挑战,才能真正获得成长与提升。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追求快速成功,却忽视了背后的付出与磨难。这句话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就往往来自长期的努力与坚持,而不是一时的运气或捷径。
四、结语
“空乏其身,饿其体肤”虽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但其精神内核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种哲学思考,更是一种人生智慧。面对生活的艰难,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挑战,因为正是这些磨砺,塑造了更加坚韧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