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厉内荏是什么意思呢】“色厉内荏”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外表看起来很厉害、很强硬,但内心却非常胆怯、软弱。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意是“外表强硬,内心虚弱”,后来被广泛用于描述那些在人前表现得很有气势,实则内心空虚、缺乏底气的人。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色厉内荏 |
| 拼音 | sè lì nèi rěn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 释义 | 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
| 用法 | 形容人外强中干,表面强硬,实际胆怯 |
| 近义词 | 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刚正不阿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色厉内荏”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句为:“其言也讱,其行也厉,其色也荏。”意思是:说话谨慎,行为严厉,脸色却显得柔弱。后来经过演变,逐渐成为我们现在常用的成语“色厉内荏”,用来形容人外强中干的状态。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举例说明 |
| 日常生活 | 有人在公众场合大声指责别人,但在私下却害怕对方。 |
| 工作场合 | 领导在会议上批评下属,但私下却担心自己的决策有问题。 |
| 学校环境 | 学生在老师面前表现得很听话,但背后却经常违反纪律。 |
四、如何正确使用该成语
1. 适用于描述人的性格或行为:不能用来形容物品或自然现象。
2. 注意语境搭配:适合用于正式或半正式的书面表达。
3. 避免滥用:不要随意将所有“表面强硬”的人都称为“色厉内荏”,需结合具体情境判断。
五、总结
“色厉内荏”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强硬、实际上内心胆怯的人。它不仅有丰富的文化背景,也在现代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他人的观察和评价。
如果你对其他成语感兴趣,也可以继续关注,我们将陆续为你解析更多有趣的中文词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