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中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哪位母亲教子的故事】《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重要读物,其中“子不学,断机杼”一句,讲述了一位母亲通过严厉的教育方式,促使儿子勤奋学习的故事。这句话出自《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孟母教子的故事。
一、故事总结
“子不学,断机杼”是《三字经》中关于孟母教子的一则典故。孟母为了教育儿子孟轲(即孟子),在发现他逃学后,毅然剪断织布机上的线,以此警示儿子:学习如同织布,一旦中断,前功尽弃。这个故事体现了孟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严格要求,也展现了她智慧的教育方法。
二、相关人物及背景
| 人物 | 简介 |
| 孟母 | 孟子的母亲,古代著名的贤母,以教子有方著称,被誉为“孟母三迁”的主人公。 |
| 孟子 |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
| “断机杼” | 孟母为教育儿子而剪断织布机上的丝线,寓意学习不能半途而废。 |
三、故事来源与意义
“子不学,断机杼”出自《三字经》,原文为:
> 昔孟母,择邻处;
> 子不学,断机杼。
这句诗讲述了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选择邻居,最终在一次发现孟子逃学时,用“断机杼”的方式教育他。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孟母的教育智慧,也传达了“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四、结语
“子不学,断机杼”是《三字经》中极具教育意义的一句话,它不仅讲述了孟母教子的故事,也传递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父母应以身作则,严慈相济,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这一典故至今仍被广泛引用,作为激励学子勤奋学习的经典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