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的解释】“敏而好学”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后人将“敏于事”引申为“敏而好学”,意指一个人在做事上勤勉敏捷,同时又热爱学习、善于求知。
“敏而好学”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更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它强调的不仅是聪明才智,更是对知识的渴望和不断自我提升的精神。具备这种品质的人,往往能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进步,成为社会中的佼佼者。
一、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 |
| 原文 |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 含义 | 指人勤勉、聪明且乐于学习,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
| 核心思想 | 勤奋做事 + 谨慎言语 + 好学不倦 |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不断提升自我,追求知识与成长 |
二、解析与延伸
“敏”字在这里并非单纯指“聪明”,而是强调一种敏锐、迅速、勤奋的态度。一个人如果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并能迅速行动,同时又愿意不断学习,那么他就是“敏而好学”的典型代表。
在现代社会,“敏而好学”被广泛应用于教育、职场和个人发展领域。它鼓励人们不仅要掌握技能,还要保持持续学习的习惯,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三、举例说明
| 人物 | 行为表现 | 体现“敏而好学”之处 |
| 孔子 | 不耻下问,广收门徒 | 主动学习,乐于教导他人 |
| 诸葛亮 | 博览群书,运筹帷幄 | 智慧与勤奋结合,不断积累知识 |
| 现代学生 | 善于提问,主动查阅资料 | 在学习中不断探索与反思 |
四、结语
“敏而好学”是一种值得推崇的人生态度。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智慧与勤奋,更是一种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拥有这种精神的人都更容易取得成功,并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