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断臂的词语解释】“壮士断臂”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三国志·魏书·王修传》中的一则典故。原意是指在危急关头,为了大局或长远利益,果断地舍弃某些局部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一部分。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来比喻在关键时刻做出艰难而必要的决策,牺牲小部分以保全整体。
一、词语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壮士断臂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王修传》 |
原意 | 比喻为保全整体而舍弃局部利益 |
现代用法 | 指在关键时刻作出果断决策,牺牲小利益保全大利益 |
同义词 | 以小博大、舍车保帅、忍痛割爱 |
反义词 | 胶柱鼓瑟、优柔寡断、因小失大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战略决策、管理、政治、军事等场合 |
二、成语故事简述
“壮士断臂”最早出自《三国志·魏书·王修传》,讲述的是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对峙时,王修建议曹操放弃一些次要据点,集中兵力攻取关键之地。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最终取得了胜利。后人将这一策略形象地称为“壮士断臂”,意指在战争或重大决策中,为了整体利益,必须敢于舍弃局部。
三、使用示例
1. 在公司转型过程中,管理层决定关闭几个亏损部门,虽然短期内影响了员工收入,但这是“壮士断臂”的必要之举。
2. 这场比赛中,教练选择让主力球员休息,以备后续比赛,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壮士断臂”。
四、延伸思考
“壮士断臂”不仅适用于军事和商业,也常用于个人成长和生活选择中。面对人生中的重大抉择时,有时也需要像壮士一样,果断地放弃某些东西,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这种决策往往伴随着痛苦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充分的判断力和勇气。
五、结语
“壮士断臂”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要有全局观,敢于做出艰难的选择。这种精神,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