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恶不赦的含义】“十恶不赦”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罪大恶极、不可饶恕。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法律制度,最初是封建社会中对严重犯罪行为的一种分类和惩罚标准。在现代语境中,“十恶不赦”多用来强调某人犯下的罪行极其恶劣,以至于无法得到宽恕或原谅。
为了更好地理解“十恶不赦”的具体含义及其历史背景,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与相关信息的整理: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十恶不赦 |
| 拼音 | shí è bù shè |
| 含义 | 形容罪行极其严重,无法被宽恕或原谅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罪犯或恶人的行为极端恶劣 |
| 近义词 | 罪大恶极、罄竹难书、死有余辜 |
| 反义词 | 良心未泯、改过自新、宽大处理 |
二、历史背景
“十恶不赦”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中,尤其在隋唐时期的《隋律》和《唐律疏议》中有所记载。当时,“十恶”是指十种最严重的罪行,一旦触犯,将受到最严厉的刑罚,且不得赦免。
这十种罪行包括:
| 序号 | 罪名 | 说明 |
| 1 | 谋反 | 谋划推翻朝廷 |
| 2 | 谋大逆 | 敢于破坏国家根本制度 |
| 3 | 谋叛 | 勾结外敌背叛国家 |
| 4 | 恶逆 | 对尊长施以暴力 |
| 5 | 不道 | 行为极其残忍 |
| 6 | 大不敬 | 对皇帝或国家不敬 |
| 7 | 不孝 | 不孝顺父母 |
| 8 | 不睦 | 家族内部不和 |
| 9 | 不义 | 对朋友或下属不义 |
| 10 | 内乱 | 家族内部发生动乱 |
这些罪行不仅涉及个人行为,还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因此被视为“十恶”,一旦定罪,通常不会获得赦免。
三、现代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十恶不赦”不再仅限于法律意义上的罪行,而是广泛用于文学、影视、新闻等场合,用来形容那些道德败坏、行为极端恶劣的人或事。例如:
- “他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可谓十恶不赦。”
- “这个人屡教不改,简直是十恶不赦之徒。”
这种用法虽然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但依然保留了原成语的核心含义:罪行严重,不可饶恕。
四、总结
“十恶不赦”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成语,最初源于古代法律制度,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表达强烈谴责意味的常用词语。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犯罪行为的严苛态度,也体现了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
通过了解“十恶不赦”的来源与演变,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成语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