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心自用的含义】“师心自用”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贤者之治天下也,以道为本;不肖者之乱天下也,以私为用。故曰:‘师心自用,祸败必至。’”意思是:只凭自己的心意行事,固执己见,不听取他人意见,最终会导致失败或灾难。
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缺乏谦逊、固执己见、不愿接受他人建议的人。它强调了在处理事务时应保持开放心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避免因一意孤行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 师心 | 以自己的心为老师,即只凭自己的想法做事 | 《后汉书·王符传》 |
| 自用 | 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听劝告 | 《后汉书·王符传》 |
二、引申意义与使用场景
| 使用场景 | 说明 |
| 工作场合 | 指领导者或同事不采纳他人建议,独断专行,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
| 家庭关系 | 父母或长辈不考虑子女意见,容易引发矛盾 |
| 学术研究 | 学者固守己见,不接受新观点,阻碍学术进步 |
| 政治治理 | 领导人不听取民意,可能引发社会不满或动荡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 反义词 |
| 一意孤行 | 虚心听取 |
| 固执己见 | 开明通达 |
| 我行我素 | 从善如流 |
四、实际应用举例
| 场景 | 例子 |
| 企业管理 | 某公司CEO坚持个人决策,忽视团队意见,最终导致项目失败 |
| 教育领域 | 教师不接受学生反馈,教学方式僵化,影响学习效果 |
| 人际关系 | 朋友之间固执己见,拒绝沟通,关系逐渐疏远 |
五、总结
“师心自用”是一种负面的行为倾向,强调个体在决策过程中过度依赖自身判断,忽视外部信息和他人意见。这种行为虽然可能在短期内显得果断,但长期来看往往会导致错误决策、人际关系紧张以及事业发展受阻。
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当学会倾听、包容和反思,避免陷入“师心自用”的误区,从而做出更理性、更全面的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