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翻译及原文分别是什么】《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著名议论文,旨在阐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当时社会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本文将对《师说》的原文、翻译以及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文章
《师说》以“古之学者必有师”开篇,提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的观点,强调学习必须有老师引导。韩愈指出,无论是圣人还是普通人,都需要从师学习,不能因身份地位而拒绝求教。他还批评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的风气,认为这是导致社会道德败坏的重要原因。最后,他呼吁人们重视师道,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内容 | 原文 | 翻译 |
| 开篇论点 | 古之学者必有师。 |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
| 学习必要性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
| 老师的作用 | 问焉而不得,疑则从师。 | 遇到疑问而不去请教,就会产生疑惑。 |
| 圣人与常人的对比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因为这个吧? |
| 批判士大夫 |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 士大夫这类人,一提到“老师”“弟子”,就聚在一起嘲笑。 |
| 从师的标准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因此,无论高贵卑贱,无论年长年少,只要有道理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
| 结尾呼吁 |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我赞赏他能够践行古代的从师之道,写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 |
三、总结
《师说》不仅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性的文章,也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作。韩愈通过此文表达了对师道尊严的推崇,同时对当时社会中轻视教师的现象进行了有力批判。文章语言精炼、逻辑严密,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上述表格,读者可以快速了解《师说》的原文内容及其对应的现代汉语翻译,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