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一传统佳节。提到端午节,我们常常会联想到屈原的故事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种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然而,在文学作品中,关于端午节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流传下来。
“节分端午自谁言”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殷尧藩所作的《端午日》。全诗如下: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花照眼明。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在这首诗中,“节分端午自谁言”的上一句是“鬓丝日日添白头”。这两句诗通过对时光流逝和个人衰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怀念之情。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时代在变化,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先贤的敬仰始终未变。这也正是中华文化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它们继续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