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七月既望的既望是什么意思

2025-11-23 12:16:10

问题描述:

七月既望的既望是什么意思,急!求解答,求不敷衍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3 12:16:10

七月既望的既望是什么意思】在古文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特定的词汇,如“七月既望”。对于不熟悉古汉语的人来说,“既望”这个词可能让人感到困惑。本文将从字义、出处和文化背景三个方面,对“七月既望”的“既望”进行详细解析,并以表格形式总结关键信息。

一、什么是“既望”?

“既望”是古代表示时间的术语,出自《诗经》和《礼记》等经典文献。“既”意为“已经”,“望”指的是农历每月十五日,即“月圆之日”。因此,“既望”可以理解为“过了望日”,也就是农历每月十六日。

在古文中,“既望”常用来表示时间的延续或变化,带有“之后”的意味。

二、“七月既望”的出处与含义

“七月既望”出自《诗经·豳风·七月》,原文如下: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七月既望,蟋蟀在堂。”

这句话的大意是:到了七月,火星西沉(指天气转凉),到了九月开始缝制冬衣。一月(即夏历十一月)寒风呼啸,二月(即夏历十二月)寒冷刺骨。没有衣服和粗布衣裳,怎么度过一年呢?……到了七月的十六日,蟋蟀在堂屋中鸣叫。

这里的“七月既望”指的是农历七月十六日,说明此时已进入秋季,气候逐渐变冷,人们开始准备过冬。

三、总结对比

词语 含义 出处 用法 文化意义
既望 已过望日,即农历十六日 《诗经·豳风·七月》 表示时间的推移 反映古人对自然节气的观察与生活安排
农历每月十五日,月圆之时 《礼记》《诗经》等 用于纪时 象征团圆、圆满,具有浓厚的文化象征意义

四、结语

“既望”作为古代时间表达方式,体现了古人对天文、节气的精细观察。在《诗经》中,“七月既望”不仅是一个时间点,更是一种生活节奏的体现。了解这些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既望”并非一个生僻词,而是古代时间表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提升古文阅读能力与文化素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