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臂为盟什么意思】“啮臂为盟”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为了某种目的或誓言而立下坚定的约定。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信任、忠诚和誓约的意味。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啮臂为盟 |
| 拼音 | niè bì wéi méng |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与秦伯战于韩原,晋师败绩。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皆惧。赵衰曰:‘吾君之惠,及此,可不报乎?’乃与秦穆公为盟,啮臂而誓。” |
| 含义 | 形容两人之间因信任而立下的誓言,通常指通过咬破手臂的方式表示决心和诚意。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友情、爱情或合作中的坚定承诺,强调誓言的神圣性。 |
| 近义词 | 誓死不渝、海誓山盟、矢志不渝 |
| 反义词 | 背信弃义、忘恩负义、出尔反尔 |
二、历史背景
“啮臂为盟”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与秦国之间的战争。晋国战败后,晋侯被俘,其大臣赵衰提出要与秦穆公结盟,并以“啮臂”的方式立誓,表示愿意以生命为代价履行诺言。这种行为在当时被视为极重的承诺,象征着双方的信任和决心。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啮臂为盟”虽然不再以实际的“咬臂”形式出现,但其精神内核依然被广泛使用。例如:
- 在友情中,朋友之间可能会说“我们啮臂为盟”,表示彼此之间有不可动摇的信任。
- 在商业合作中,合作伙伴之间也可能会用“啮臂为盟”来强调合作的严肃性和可靠性。
- 在文学作品中,这一成语常被用来描绘人物之间的深厚情谊或坚定信念。
四、总结
“啮臂为盟”是一个富有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成语,它不仅表达了对誓言的重视,也体现了古人对诚信与忠诚的追求。虽然现代生活中已不再使用“啮臂”的方式来立誓,但其背后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含义 | 表示以极端方式立下誓言,表达坚定的承诺 |
| 历史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 现代意义 | 强调信任、忠诚与誓约的重要性 |
| 使用场景 | 友情、爱情、合作等需要坚定承诺的场合 |
| 文化价值 | 体现古代社会对诚信与人格的高度重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