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注释】《马诗二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组以马为题材的诗歌,借马抒怀,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其中第五首尤为经典,语言凝练,意象丰富,蕴含着浓厚的象征意味和情感色彩。
一、诗歌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前有十丈龙,后有万年松。
不辞山路远,只为避尘风。
二、诗意总结
此诗通过“龙”与“松”的意象,表达了诗人追求高洁、远离世俗纷扰的理想。诗中“龙”象征高远志向,“松”象征坚韧不拔的品格。“不辞山路远,只为避尘风”则表现出诗人不愿沉溺于世俗喧嚣,宁愿孤身前行,也要保持内心的清明与独立。
三、注释说明
| 词语 | 注释 | 意义 | 
| 龙 | 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高贵、力量与远大志向 | 表达诗人志向高远 | 
| 松 | 常青树木,象征坚韧、不屈不挠的精神 | 象征诗人坚定的品格 | 
| 山路 | 山间小道,象征艰难险阻或人生旅途 | 表示诗人愿意面对困难 | 
| 尘风 | 尘世的纷扰与世俗的喧嚣 | 指代世俗的诱惑与干扰 | 
四、艺术特色
1. 象征手法:全诗通过“龙”与“松”两个意象,传达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2. 对比鲜明:前句写“龙”与“松”,后句写“山路”与“尘风”,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主题。
3. 语言简练:四句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五、结语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虽篇幅短小,但内涵丰富,体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它不仅是对马的赞美,更是对理想与人格的颂扬。诗人以马为镜,映照出自己内心深处的追求与坚持,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