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原文】《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于1939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原为《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歌词。这首诗以雄浑激昂的语言,赞美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精神。它不仅是音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篇极具感染力的文学作品。
一、
《黄河颂》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敬仰。全诗语言豪放,情感真挚,气势磅礴,展现了中华儿女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团结精神。诗中通过对黄河自然景观的描写,引申出对民族精神的赞颂,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
二、原文节选
> 我站在高山之巅,
> 向着黄河,我歌唱!
> 你浩浩荡荡,
> 惊涛澎湃,
> 掀起万丈狂澜;
> 浊流宛转,
> 结成九曲连环;
> 从昆仑山下,
> 奔向黄海之边;
> 伟大坚强,
> 像一个巨人,
>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三、内容结构分析(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作者 | 光未然(张光年) |
创作时间 | 1939年 |
作品形式 | 现代诗(《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歌词) |
主题思想 | 赞美黄河,歌颂中华民族的坚强与不屈精神 |
语言风格 | 雄浑激昂,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 |
艺术特色 | 大量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
历史背景 | 抗日战争时期,反映民族精神和抗战意志 |
影响意义 | 成为经典红色文化代表作之一,广泛传唱 |
四、结语
《黄河颂》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铭记历史、奋发图强。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在精神层面,这首诗都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阅读和理解《黄河颂》,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黄河的壮阔,更能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