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2025-07-02 19:46:35

问题描述: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急!求解答,求不沉贴!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2 19:46:35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一、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稚子弄冰》。这两句诗描绘了儿童玩耍时将冰块敲碎的情景,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和音乐感。

在修辞手法上,这两句诗主要运用了比喻和通感两种手法:

- 比喻:将冰块敲击的声音比作“玉磬”的声音,以及碎裂时的声音比作“玻璃碎地”,增强了听觉上的表现力。

- 通感:通过听觉(声音)与视觉(冰块的形态)之间的转换,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场景的变化和声音的清脆。

此外,诗句中还蕴含着拟人化的意味,如“忽作”二字,表现出声音突然出现的动态感,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二、修辞手法分析表

诗句 修辞手法 解析
“敲成玉磬穿林响” 比喻 将冰块敲击的声音比作玉磬的清脆声响,突出其清亮、悠远的特点。
“忽作玻璃碎地声” 比喻 将冰块碎裂的声音比作玻璃破碎的声音,强调声音的尖锐与清脆。
“忽作” 拟人/动态描写 表现出声音的突然性和动感,赋予声音以生命感。
全句整体 通感 听觉(声音)与视觉(冰块的形态)相互映衬,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三、结语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通过巧妙的比喻和通感手法,将儿童玩冰的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既富有童趣,又充满诗意。这种修辞方式不仅提升了诗句的艺术表现力,也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了强烈的感官体验。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