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补阙意思是什么】“拾遗补阙”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对已有事物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其更加完整和全面。这个成语在历史、文学、管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从含义、来源、用法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含义总结
“拾遗补阙”字面意思是“捡起遗漏的部分,弥补缺失的地方”。引申为在已有基础上,发现并填补不足之处,使整体更加完善。它强调的是对现有事物的补充与完善,而非完全重新构建。
- 拾遗:指拾取遗漏的部分。
- 补阙:指弥补缺失或不足之处。
二、来源与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君子之治国也,若执玉而求瑕,拾遗补阙。”后来在各类典籍中被广泛引用,用来形容治国理政、学术研究或工作中的细致与严谨。
三、用法与搭配
| 搭配方式 | 示例 | 说明 |
| 用于治国 | “朝廷应拾遗补阙,以保国运长久。” | 表示国家治理需不断查漏补缺。 |
| 用于学术 | “学者应拾遗补阙,推动学科发展。” | 强调研究中要补充前人未尽之处。 |
| 用于工作 | “项目完成后,团队进行了拾遗补阙的工作。” | 指工作中对细节的完善。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查漏补缺、补偏救弊、添砖加瓦 |
| 反义词 | 毫无遗漏、完美无缺、自以为是 |
五、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应用示例 |
| 政治领域 | 政府部门定期开展政策评估,拾遗补阙,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
| 教育领域 |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拾遗补阙,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
| 管理领域 | 企业管理者在流程优化中,注重拾遗补阙,提升效率。 |
六、总结
“拾遗补阙”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强调在已有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体现了一种细致、严谨的态度。无论是在个人成长、学术研究还是组织管理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拾遗补阙 |
| 含义 | 捡起遗漏,弥补不足 |
| 出处 | 《后汉书》 |
| 用法 | 治国、学术、工作等 |
| 近义词 | 查漏补缺、补偏救弊 |
| 反义词 | 完美无缺、毫无遗漏 |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应用,可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