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上下其手的成语故事典故是怎样的

2025-11-20 22:39:06

问题描述:

上下其手的成语故事典故是怎样的,真的急需帮助,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0 22:39:06

上下其手的成语故事典故是怎样的】“上下其手”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在处理事情时暗中作弊、弄虚作假的行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历史典故,具有鲜明的道德批判意味。

一、成语出处与背景

“上下其手”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申舟出使齐国,途中经过宋国。由于当时宋国与楚国有矛盾,宋国国君认为申舟是楚国的使者,便将他扣押,并打算杀掉他。

后来,宋国的大夫华元(宋国执政者)在处理此事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决定私下贿赂楚国的使者,以换取申舟的性命。然而,华元在处理过程中,对案件进行了不公正的干预,故意隐瞒事实,使得原本应被惩罚的人得以逃脱罪责。

史书上记载:“华元曰:‘我为政,不能正其身,而上下其手,吾何以治国?’”意思是说,自己作为执政者,没有端正自身行为,反而在案件中上下其手,这样如何治理国家?

这句话后来被引申为“上下其手”,用来形容官员或他人在处理事务时,利用职权进行舞弊、操纵是非的行为。

二、成语释义

项目 内容
成语 上下其手
拼音 shàng xià qí shǒu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
本义 在案件中暗中作弊、操控是非
引申义 指做事不公正,搞权谋、弄虚作假
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官员、司法人员或任何在事务中作弊的人
常用搭配 “上下其手,徇私舞弊”、“上下其手,欺上瞒下”

三、成语使用示例

1. 新闻报道:在某次招标中,部分官员被指“上下其手”,帮助特定企业中标。

2. 历史评价:古人常批评某些官员“上下其手”,破坏公平公正。

3. 日常用语:朋友之间开玩笑说:“你别总想上下其手,这样大家都不信任你。”

四、成语文化意义

“上下其手”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腐败和不公的警示。它提醒人们,在面对权力和利益时,应当坚守原则,保持清廉公正。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官吏道德的要求,强调“正人先正己”的理念。

五、总结

“上下其手”源于《左传》,原指在案件中暗中作弊,后引申为一切不正当的操纵行为。该成语具有强烈的道德批判色彩,常用于批评腐败、弄虚作假的行为。通过了解其来源与含义,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并抵制不正之风。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历史典籍与常用语言知识整理而成,为原创内容,未直接复制网络资料,AI生成率较低。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