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兵黩武的意思是什么】“穷兵黩武”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国家或个人在军事上过度使用武力,不加节制,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发动战争。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强调的是对武力的滥用和缺乏理智的决策。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穷兵黩武 |
拼音 | qióng bīng dú wǔ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穷兵黩武,劳民伤财。” |
释义 | 指竭尽全部兵力,无休止地发动战争,形容滥用武力,不讲策略。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批评国家或领导人的军事行为。 |
近义词 | 好战成性、穷兵黩武、好大喜功 |
反义词 | 以和为贵、偃旗息鼓、和平共处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穷兵黩武”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文献中,用来批评那些不顾百姓疾苦、一味追求战争胜利的统治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成语逐渐成为评价政治决策的重要标准之一,尤其是在强调和平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更是被广泛用于批判那些缺乏战略眼光、盲目扩张的军事政策。
三、现实应用举例
场景 | 说明 |
国家政策 | 某国为了扩大领土,不断发动战争,被视为“穷兵黩武”。 |
历史人物 | 一些历史上的君主因频繁出征而被后人称为“穷兵黩武”的代表。 |
现代评论 | 在国际关系中,某些国家的军事扩张行为常被媒体称为“穷兵黩武”。 |
四、总结
“穷兵黩武”是一个具有强烈批评意味的成语,强调的是对武力的过度依赖和不合理使用。它不仅反映了对战争的盲目推崇,也揭示了缺乏理性与远见的政治决策。在当今社会,倡导和平、理性处理冲突是主流价值观,因此,“穷兵黩武”更多地被用于警示和批评那些不计后果的军事行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历史背景,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