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翻译和注释】《强项令》是古代文献中一篇记载官员刚正不阿、坚持原则的故事,常被用作教育后人坚守正义、不畏权势的典范。本文将对《强项令》进行简要翻译与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与意义。
一、原文摘要
《强项令》讲述的是东汉时期一位名叫董宣的官员,因执法严明、不惧权贵而受到皇帝赞赏的故事。他面对权贵的威胁毫不退缩,最终因正直而受到重用,成为后人敬仰的清官代表。
二、翻译与注释表
| 原文 | 翻译 | 注释 |
| 董宣,字少平,南阳人也。 | 董宣,字少平,是南阳人。 | 董宣是东汉时期的官员,以正直著称。 |
| 为洛阳令,不避权贵。 | 他担任洛阳县令,不回避权贵。 | 表现其执法公正,不因权势而妥协。 |
| 其妻私买物,宣怒曰:“吾奉法,汝何得私买?” | 他的妻子私自买东西,董宣生气地说:“我奉公守法,你怎么能私自购买?” | 反映董宣家风严谨,要求家人遵纪守法。 |
| 妻惭,遂不复私买。 | 妻子感到羞愧,于是不再私自购买。 | 说明董宣的正直影响了家人行为。 |
| 后有贵人犯法,宣收之。 | 后来有贵族违法,董宣将其逮捕。 | 显示董宣执法不畏强权。 |
| 贵人求见,宣闭门不纳。 | 贵族请求见面,董宣拒绝接见。 | 进一步体现董宣不徇私情。 |
| 贵人怒,言于帝。 | 贵族愤怒,向皇帝告状。 | 权贵对董宣的行为不满,试图通过皇权压制。 |
| 帝召宣,问之。 | 皇帝召见董宣,询问此事。 | 皇帝听取董宣的解释,显示其重视事实。 |
| 宣曰:“臣奉法,不敢废。” | 董宣说:“我奉行法律,不敢废弃。” | 表达董宣坚定的法治信念。 |
| 帝嘉之,赐金帛。 | 皇帝赞赏他,赏赐金银布帛。 | 皇帝认可董宣的行为,给予奖励。 |
三、总结
《强项令》通过董宣的事迹,展现了古代士大夫“依法治国、不畏权贵”的精神风貌。文章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寓意深刻,不仅是历史故事,更是一种道德教育的典范。
董宣的“强项”不仅体现在他面对权贵时的强硬态度,更在于他对法律的尊重与坚持。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公时,应坚守原则,勇于担当。
结语:
《强项令》虽短,却蕴含深远。它不仅是一篇历史记录,更是对正义与忠诚的赞美。通过翻译与注释,我们更能体会到古人对于法治与人格尊严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