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原文】一、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奥》,原句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话用来形容君子修养自身,如同加工玉器一样,反复琢磨、精心雕琢,体现出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后世常以此比喻学习或做人要不断努力、追求完美。
“其斯之谓与”是孔子在《论语·学而》中对“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解释,意思是:“这就是所说的啊!”即强调这种精神的重要性,并将其引申为修身养性的方法。
因此,“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不仅是对古人修身态度的赞美,也体现了儒家重视自我完善的思想。
二、核心内容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出处 | 《诗经·卫风·淇奥》 |
| 原文 |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 含义 | 比喻君子修养自身,需不断精进、打磨 |
| 引申义 | 学习、做人应精益求精,不断追求进步 |
| 孔子引用 | 《论语·学而》中“其斯之谓与”,表示认同和强调 |
| 精神内涵 | 自我提升、持之以恒、追求完美 |
| 文化影响 | 成为古代士人修身的重要理念,影响深远 |
三、结语: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仅是一种工艺的描述,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需要像工匠打磨玉石一样,耐心细致、不断改进。孔子对此的肯定,也表明了儒家思想中对个人修养的高度重视。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