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弃敝屣历史典故】“如弃敝屣”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用来形容对某物或某人极度轻视、毫不在意,甚至像扔掉破鞋一样毫不犹豫地抛弃。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文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夫惟大人为能格其非,而天下归之。若夫一介不取,一介不与,如弃敝屣。”
此句意为:如果一个人没有仁德,那么他连自己的身体都无法保全。因此,君子应当摒弃一切不义的行为,就像丢弃破鞋一样毫不在意。
“如弃敝屣”原意是指像扔掉破旧鞋子一样轻易抛弃无用之物,后引申为对某种事物或人的极度轻视和舍弃。该成语体现了古人对道德操守的重视,强调了做人应有原则,不被世俗利益所迷惑。在现代语境中,它常用于描述对某些事物的冷漠态度或果断放弃的决心。
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如弃敝屣 |
| 出处 | 《孟子·尽心上》 |
| 原意 | 像扔掉破鞋一样抛弃无用之物 |
| 引申义 | 对事物或人的极度轻视、毫不在意 |
| 使用场景 | 描述对某事的冷漠态度或果断放弃 |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形容对不良习惯、错误观念或无价值事物的舍弃 |
| 文化内涵 | 强调道德操守,反对贪图私利、忽视原则 |
| 典型例子 | 有人对金钱、权力等诱惑不屑一顾,如弃敝屣 |
通过了解“如弃敝屣”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深层含义,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理性地面对选择与取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