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中的竖子是什么意思】一、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出自《晋书·王导传》。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没有真正的英雄出现时,那些平庸之辈(即“竖子”)反而会被人称颂、出名。
其中,“竖子”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语,意思是“小子”或“小人”,常用来指代缺乏才能、品行不端或地位低下的人。在古代语境中,它往往带有轻蔑和讽刺的意味。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认为真正有才华、有担当的人没有被重用,反而一些无能之人却因各种原因得到了名声和地位,这是一种对现实的批评与无奈。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含义 | 用法/语境 | 褒贬色彩 | 出处 |
| 竖子 | 小子、小人 | 指无能、无德或地位低下的普通人 | 贬义 | 《晋书·王导传》 |
| 时无英雄 | 当时没有真正的英雄人物 | 描述社会环境或时代背景 | 中性 | —— |
| 使竖子成名 | 让无能之人获得名声 | 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 贬义 | —— |
三、补充说明
“竖子”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如《史记》中也有类似用法,多用于表达对某人的轻视或嘲讽。例如:“竖子不足与谋!”即“这小子不值得与他共事”。
因此,“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不仅是一句感叹,更是一种对时代和人才选拔机制的反思。它提醒人们,在缺乏真正有能力的人时,容易让平庸者占据高位,从而影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结语:
“竖子”虽为贬义词,但在历史语境中,它成为了一种对现实的批判工具。理解这句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也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时应更加理性与客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