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出处及原文欣赏】《声声慢》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艺术价值的词作。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深沉的意境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展现了作者在国破家亡后的孤独与哀愁。以下是对《声声慢》的出处及原文的详细介绍。
一、出处简介
《声声慢》原名《醉花阴》,后因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到“此词有七句,其调名曰‘声声慢’”,遂被后世称为《声声慢》。该词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年代虽无确切记载,但普遍认为写于李清照晚年,即她经历丈夫去世、南渡流离之后。
《声声慢》属于词牌名“声声慢”的作品,该词牌以节奏缓慢、情感深沉著称,适合表达忧郁、哀伤之情。
二、原文欣赏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与表格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词名 | 《声声慢》(原名《醉花阴》) |
| 作者 |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 |
| 创作背景 | 南宋时期,李清照晚年,经历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后的孤独与悲痛 |
| 词牌 | “声声慢”——节奏缓慢,情感深沉 |
| 语言风格 | 清新婉约,用词细腻,情感真挚 |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逝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个人孤寂、愁苦的心境 |
| 艺术特色 | 多用叠字(如“寻寻觅觅”),营造出低回婉转的氛围;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
| 历史评价 | 被誉为李清照最具代表性的词作之一,被誉为“千古绝唱” |
四、结语
《声声慢》不仅是一首词,更是一种情感的凝练与表达。它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将李清照内心的孤独、哀愁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词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研究宋代女性文学的重要文本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