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兮秋风】“袅袅兮秋风”出自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诗描绘了秋天微风轻拂、湖面泛起涟漪、树叶缓缓飘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悠远、略带哀愁的意境。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蕴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一、诗句背景与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屈原《九歌·湘夫人》 |
| 原文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 字面意思 | 秋风轻轻吹动,洞庭湖水泛起波纹,树叶缓缓飘落 |
| 情感内涵 | 表达对自然变化的敏感,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 艺术特色 | 简洁生动,富有画面感和音乐性 |
二、诗句的艺术价值
“袅袅兮秋风”虽然只有短短五个字,却以极简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深秋图景。其中,“袅袅”形容风的轻柔、连绵不断;“秋风”点明季节,也暗示了时间的流动;“洞庭波兮木叶下”则通过湖水与落叶的动态描写,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与空间感。这种写法既符合楚辞的浪漫风格,又展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三、后世影响与引用
此句在后世文学中被广泛引用和化用,成为描写秋景的经典意象。例如:
-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这些诗句虽各有侧重,但都继承了“袅袅兮秋风”所传达的秋意与情感,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与人生感悟的共通主题。
四、结语
“袅袅兮秋风”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人对自然、时间与生命的思考。它提醒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要学会停下脚步,感受四季的变化,体会内心的宁静与感动。
总结:
“袅袅兮秋风”以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秋景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至今仍被广泛传颂与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