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非攻原文及翻译】《墨子·非攻》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的重要篇章之一,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和侵略行为。文章通过层层论证,强调战争的危害,提倡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体现了墨家“尚贤”、“节用”等思想。
一、
《非攻》篇主要分为三部分:
1. 引论:指出战争的不义与危害。
2. 论证:从历史、道德、现实三个层面分析战争的弊端。
3. 结论:提出应以“兼爱”为核心,实现天下太平。
墨子认为,战争不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也违背了天意与人道。他主张以“爱人”之心对待他人,反对无故攻伐。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 天下的人如果都彼此相爱,强大的不会压迫弱小的,人多的不会劫掠人少的,富裕的不会欺负贫穷的,尊贵的不会傲视卑贱的,狡诈的不会欺骗愚昧的。 |
| 毋言而信,不言而行,不召而自来,不求而得,是何也?曰: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 不说话就能让人相信,不行动就能让人效法,不召唤就会自动到来,不寻求就会得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爱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反过来爱他;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反过来利于他。 |
| 今若夫好攻伐之君,令民于战,则天下之人皆不欲。 | 现在那些喜欢发动战争的君主,让百姓去打仗,天下的人都是不愿意的。 |
| 吾为其无故而攻人,故谓之贼;不仁,故谓之残;弃人之兄弟,而弗亲也,故谓之悖;令民于战,故谓之虐。 | 我说他们没有正当理由就去攻打别人,所以称之为贼;不仁慈,所以称之为残;抛弃别人的兄弟而不亲近,所以称之为悖;让百姓去打仗,所以称之为虐。 |
|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 所以圣人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怎么能不禁止邪恶而鼓励爱心呢? |
三、结语
《墨子·非攻》不仅是对战争的批判,更是对人类社会和谐共处的呼唤。墨子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冲突时,应以理性和仁爱为本,追求和平与正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