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黄花是成语吗】“明日黄花”这个词语,常被用来形容过时的事物或失去价值的人。那么,“明日黄花”到底是不是一个成语呢?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答案。
一、词语来源与含义
“明日黄花”出自宋代苏轼的《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月明年何处寻。”后人引申为“明日之黄花”,意指过了时的、不再新鲜的事物。后来演变为“明日黄花”,常用于比喻事物已过时,失去原有的光彩或价值。
二、是否属于成语?
1. 成语的定义
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结构固定、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或短语,通常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2. “明日黄花”的性质
- 结构上:由“明日”和“黄花”两个部分组成,整体结构较为固定。
- 意义上:有明确的比喻义,表示事物过时、不再流行。
- 使用频率: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尤其在文学、评论、新闻等场合中出现较多。
虽然“明日黄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四字成语(如“画蛇添足”、“守株待兔”等),但它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具备了成语的某些特征,因此常被视为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或习惯用语。
三、总结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词语名称 | 明日黄花 |
| 来源 | 出自苏轼诗句,后演化成固定表达 |
| 含义 | 比喻过时、失去价值的事物 |
| 是否为成语 | 不是传统四字成语,但可视为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或习惯用语 |
| 使用场景 | 文学、评论、新闻、日常口语中常见 |
| 结构 | 四字结构,有一定固定性 |
| 历史渊源 | 有古诗出处,后演变发展 |
四、结论
“明日黄花”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统四字成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已被广泛接受并使用,具有成语的许多特征。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或惯用语。
如果你在写作或交流中遇到这个词,可以放心使用,它已经具备了成语的表达功能和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