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是谁】李隆基(685年-762年),即唐玄宗,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也是唐朝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史称“开元盛世”。然而,晚年因宠信杨贵妃和奸臣,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
李隆基简介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李隆基 | 
| 出生时间 | 公元685年 | 
| 在位时间 | 公元712年-756年 | 
| 谥号 | 玄宗 | 
| 年号 | 开元、天宝 | 
| 统治时期 | 开元盛世(前期)与安史之乱(后期) | 
| 主要成就 |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兴盛 | 
| 晚年问题 | 宠信杨贵妃、任用奸臣、安史之乱 | 
| 历史评价 | 有作为但晚年失政,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 | 
李隆基的主要经历
- 早年经历: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自幼聪慧,深得祖父唐高宗李治的喜爱。他曾在武则天时期担任过太子,后在唐中宗、唐睿宗时期逐渐积累政治经验。
- 登基称帝:公元712年,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拥立父亲李旦为帝,自己被立为太子。次年,李旦禅让皇位,李隆基正式即位,年号“开元”。
- 开元盛世:李隆基在位初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臣如姚崇、宋璟,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推行科举制度,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 晚年失政:随着年龄增长,李隆基逐渐沉迷享乐,宠爱杨贵妃,疏远忠臣,任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导致朝政腐败。最终引发安史之乱,迫使他逃往四川,后退位为太上皇。
- 结局:公元762年,李隆基去世,葬于泰陵,享年78岁。
总结
李隆基是唐朝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皇帝。他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鼎盛;但晚年昏聩,导致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由盛转衰。他的统治体现了帝王的雄才大略与人性弱点的交织,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