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何如和如何分别是什么意思】在古汉语中,“何如”与“如何”是两个常见的疑问结构,虽然它们都用于提问,但用法和含义有所不同。了解它们的区别,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古文内容。
一、总结说明
“何如”与“如何”在古文中常被用来表达疑问或询问意见,但在语义和使用场合上存在差异:
- “何如”:多用于对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进行询问,常带有比较意味,语气较委婉。
- “如何”:多用于询问方法、情况或原因,语气较直接,常见于问事态发展或处理方式。
两者虽有相似之处,但不可混淆使用。
二、对比表格
项目 | “何如” | “如何” |
词性 | 疑问代词 + 助词 | 疑问代词 + 助词 |
含义 | 表示“怎么样”、“如何”(侧重评价或比较) | 表示“怎样”、“怎么”(侧重方法、情况或原因) |
语气 | 委婉、含蓄 | 直接、明确 |
用法 | 多用于对人或事物的评价 | 多用于询问方法、状况或原因 |
例句 | 子曰:“吾与点也。”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曰:“不亦说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与点也。”——《论语》 “汝何如?”——询问对方的状态或意见。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如何为政?”——询问治国的方法。 |
三、实际应用举例
1. “何如”示例:
-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曰:‘不如也。’良曰:‘今诚能为大王捐此,臣请往使楚。’”
- 此处“不如也”中的“如”即为“何如”的变体,表示“比得上”。
2. “如何”示例:
- 《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问于士鞅曰:‘秦师其少长?’对曰:‘其少长皆小,不足以御我。’公曰:‘然则如何?’对曰:‘以吾之众,击彼之寡,必胜无疑。’”
- “如何”在此表示“怎么办”,询问应对策略。
四、结语
在古文中,“何如”与“如何”虽都用于提问,但“何如”偏重评价与比较,“如何”偏重方法与情况。学习时应结合上下文理解具体含义,避免误用。掌握这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献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