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主要分为哪三类】气象观测是了解和研究大气状态、天气变化及气候特征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研究、灾害预警等多个领域。根据观测对象和方式的不同,气象观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地面气象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是指在地表或近地面高度范围内进行的常规气象要素测量。主要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基本气象参数。这类观测一般通过自动气象站、人工观测站等方式进行,是气象服务的基础数据来源。
特点:
- 观测点固定
- 数据实时性强
- 应用范围广
二、高空气象观测
高空气象观测主要针对大气上层的气象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随高度变化的情况。常用的观测手段有探空仪(如无线电探空仪)和气象气球,能够获取从地面到几十公里高空的大气垂直结构信息。
特点:
- 获取垂直分布数据
- 对天气系统分析至关重要
- 多用于中短期天气预报
三、遥感气象观测
遥感气象观测是利用卫星、雷达、激光等远距离探测技术,对大范围区域进行气象参数的监测。例如,风云系列卫星可提供云图、降水分布、地表温度等信息;多普勒雷达则用于监测强对流天气系统。
特点:
- 覆盖范围广
- 实时性强
- 可实现全天候观测
总结表格
| 类别 | 观测对象 | 主要设备/方法 | 特点 |
| 地面气象观测 | 气温、气压、湿度等 | 自动气象站、人工观测站 | 数据基础,应用广泛 |
| 高空气象观测 | 高空温度、风、湿度等 | 探空仪、气象气球 | 提供垂直结构信息 |
| 遥感气象观测 | 大气整体状态 | 卫星、雷达、激光等 | 覆盖广,实时性强 |
通过对这三类气象观测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大气变化规律,为天气预报、气候研究以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