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全文翻译】一、文章总结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是《孟子》一书中的一篇重要篇章,记载了齐宣王与孟子在雪宫的对话。孟子通过这次对话,向齐宣王阐述了“仁政”的思想,并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施行德治。文中还涉及了“王道”与“霸道”的区别,以及孟子对当时政治形势的看法。
这篇文章不仅体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通过简洁而富有逻辑的对话形式,孟子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政治哲学。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 齐宣王在雪宫接见了孟子。 |
|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 齐宣王问:“贤人也有这样的快乐吗?” |
|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天下有大本,人皆有之。” | 孟子回答说:“有。如果人们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责怪他们的君主;如果得不到却责怪君主,那是不对的。天下有根本之道,人人都具备。” |
| “夫乐,人之所同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然则民之乐,亦有不同乎?” | “快乐,是人所共有的;但有的人得到得多,有的人得到得少,有的相差十倍,有的相差百倍,甚至千万倍。那么百姓的快乐,也有不同吗?” |
| “孟子曰:‘不与民同乐者,不可以保民。’” | 孟子说:“不与百姓同享快乐的人,不能够保护百姓。” |
| “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齐宣王说:“我对国家的事,已经尽心尽力了。” |
|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 孟子说:“大王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差不多可以治理好了!” |
| “王曰:‘否,吾何好?’” | 齐宣王说:“不,我有什么爱好呢?” |
| “孟子曰:‘独乐与众乐,孰乐?’” | 孟子问:“独自享受快乐和与众人一起享受快乐,哪个更快乐呢?” |
| “王曰:‘不若与人。’” | 齐宣王说:“不如与人一起。” |
| “孟子曰:‘与少乐,与众乐,孰乐?’” | 孟子问:“与少数人一起快乐,还是与多数人一起快乐,哪个更快乐呢?” |
| “王曰:‘不若与众。’” | 齐宣王说:“不如与多数人一起。” |
| “孟子曰:‘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之,必曰:“王之好乐甚,其国其庶几乎!”” | 孟子说:“现在大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后,一定会说:‘大王如此喜欢音乐,齐国大概快治理好了!’” |
| “故曰:‘与民同乐者,民亦乐其乐;与民同忧者,民亦忧其忧。’” | 所以说:“与百姓同享快乐的人,百姓也会分享他的快乐;与百姓同担忧虑的人,百姓也会分担他的忧虑。” |
三、总结要点
| 内容 | 说明 |
| 主题 | 孟子倡导“仁政”,强调君主应与民同乐、同忧。 |
| 核心思想 | 君主应以民为本,施行德治,才能真正获得百姓的拥护。 |
| 对话结构 | 通过问答形式展开,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
| 政治意义 | 强调“王道”优于“霸道”,提倡以道德感化人心。 |
| 现实启示 | 提醒现代领导者应关注民众需求,注重民生与民心。 |
如需进一步探讨《孟子》中的其他篇章或相关思想,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