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人吕不韦原文及翻译】一、
《史记·吕不韦列传》是《史记》中一篇记载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商人吕不韦生平的重要篇章。吕不韦原为濮阳人,后成为秦国的丞相,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原文与翻译结合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吕不韦的历史地位及其事迹。
吕不韦以经商起家,善于权谋,最终通过扶持异人(即后来的秦庄襄王)登上权力巅峰,并在秦孝文王、庄襄王死后,辅佐年幼的嬴政(秦始皇),掌握朝政多年。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位政治家,其思想影响深远,曾主持编纂《吕氏春秋》,主张兼容并蓄、博采众长。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吕不韦者,濮阳人也。 | 吕不韦是濮阳人。 |
| 以千金之资,游说诸侯,求封。 | 他用千金的资本游说诸侯,谋求封爵。 |
| 见子楚,奇之,曰:“此奇货可居。” | 他看到子楚,觉得他不同寻常,说:“这是可以囤积的奇货。” |
| 乃阴厚结之,为奇货,以待时。 | 于是暗中厚待他,作为奇货,等待时机。 |
| 及庄襄王立,以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 | 等到庄襄王即位后,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邑在河南洛阳,有十万户的赋税收入。 |
| 不韦乃使其客人著书,以为一家之言,号曰《吕氏春秋》。 | 吕不韦让他的门客撰写书籍,形成一家之言,称为《吕氏春秋》。 |
| 天下士争趋之,盖其学杂而博,无专一之术。 | 天下的士人都争相投奔他,大概是因为他的学问广博,没有固定的学派。 |
| 秦王政初立,不韦为相,主政事。 | 秦王嬴政刚即位时,吕不韦担任丞相,主管朝政。 |
| 政年少,太后淫乱,不韦与太后私通,坐诛。 | 嬴政年幼,太后行为不检点,吕不韦与她私通,因此被处死。 |
三、总结
吕不韦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商贾出身,到成为秦国的丞相,再到因政治斗争而被贬杀,他的经历反映了战国末期政治的复杂性与动荡性。他的《吕氏春秋》更是集百家之长,体现了当时思想界的开放与包容。
通过对《濮阳人吕不韦》原文与翻译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以及他在秦朝建立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同时,也能感受到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人物的客观评价与深刻剖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