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的故事和含义简短】“曲高和寡”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作品或言论高深难懂,能真正理解的人很少。这个成语不仅有其历史故事背景,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一、故事简介
“曲高和寡”最早出自《文选·宋玉对楚王问》。故事讲的是,楚国大夫宋玉在回答楚王关于自己为何不被众人理解时,提到:
>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但更直接相关的则是他所作的《对楚王问》中提到的:
>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意思是:曲调越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后来,人们用“曲高和寡”来形容艺术或思想高深,难以引起共鸣。
二、含义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曲高和寡 |
| 出处 |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 |
| 原意 | 曲调越高雅,能跟着唱的人越少 |
| 引申义 | 指作品或观点高深难懂,能够理解的人很少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评价文学、艺术、思想等领域的高难度表达 |
| 负面含义 | 可表示脱离群众、不接地气 |
| 正面含义 | 也可表示追求卓越、不随波逐流 |
三、总结
“曲高和寡”不仅是对艺术境界的一种描述,也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高深的思想或作品往往难以被大众理解和接受。这提醒我们,在追求深度的同时,也要注意与现实的结合,避免过于孤高,失去与大众沟通的机会。
结语:
“曲高和寡”虽有其美感,但也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不仅在于高度,更在于能否被理解和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