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韦编三绝什么意思】“韦编三绝”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钻研的精神。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下面我们将从含义、出处、用法以及相关人物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含义总结
“韦编三绝”字面意思是“把竹简的皮绳多次断开”,原指孔子读《易》次数太多,导致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好几次。后用来形容人读书非常勤奋,反复研读,不畏辛苦。
- 关键词:勤奋、刻苦、钻研、反复
- 引申义:形容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二、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意思是:孔子晚年特别喜欢读《易经》,并为其作注解,读得非常认真,以至于编联竹简的皮绳都断了三次。
三、使用场景
“韦编三绝”多用于赞美他人或自己在学习上的努力和毅力,常见于以下语境:
- 表扬某人学习刻苦
- 描述古人治学严谨的态度
- 鼓励后人要勤奋好学
四、相关人物介绍
| 人物 | 身份 | 简介 |
| 孔子 | 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 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 《易》 | 古代经典 | 即《周易》,儒家重要典籍之一 |
五、成语结构分析
| 词语 | 含义 | 作用 |
| 韦编 | 编联竹简的皮绳 | 指书籍的装订材料 |
| 三绝 | 三次断裂 | 形容阅读次数之多 |
六、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 近义词 | 孜孜不倦、废寝忘食、手不释卷 |
| 反义词 | 不学无术、浅尝辄止、敷衍了事 |
七、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韦编三绝 |
| 含义 | 形容读书勤奋、刻苦钻研 |
| 出处 | 《史记·孔子世家》 |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学习态度 |
| 结构 | 韦(皮绳)+ 编(书籍)+ 三绝(多次断裂) |
| 引申义 | 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
| 相关人物 | 孔子、《易》 |
| 近义词 | 孜孜不倦、废寝忘食 |
| 反义词 | 不学无术、浅尝辄止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韦编三绝”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激励着后人在求知路上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