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什么意思】“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原文是:“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子曰:‘不亦君子乎?’……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者曰:‘子如不仕,何不自适其志?’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后人将孔子这种在明知理想难以实现的情况下仍坚持行动的精神概括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一种看似固执、不合常理的态度,但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精神力量。
一、含义总结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字面意思是:知道某件事不可能成功,仍然去做它。这并非盲目冲动,而是基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后,依然选择坚持信念、履行责任或追求理想。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一种积极入世、勇于担当的精神。即使面对困难、失败甚至绝望,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原则和人生目标。
二、核心内涵
| 内容 | 解释 |
| 知其不可为 | 明白事情很难成功,甚至可能失败,但并不因此放弃。 |
| 而为之 | 仍然去做,体现出一种坚定的意志和责任感。 |
| 背后的精神 | 坚持理想、不屈不挠、勇担责任、不计得失。 |
| 现实意义 | 鼓励人们在逆境中坚持,不因困难而退缩。 |
三、历史人物与事例
| 人物 | 事例 | 体现的精神 |
| 孔子 | 在周游列国时,明知礼乐崩坏、天下大乱,仍坚持推行仁政。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 范仲淹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使仕途坎坷仍心系百姓。 | 忧国忧民、不计个人得失 |
| 文天祥 | 面对元军压境,明知必败,仍誓死不降。 | 气节与忠诚 |
四、现代启示
- 面对困境不轻易放弃: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不应因困难而退缩。
- 坚持信念与责任: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要坚守内心的价值观。
- 不计成败,重在过程:有时候,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否努力过、坚持过。
五、总结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仅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强调的是一种超越功利、坚持理想的境界。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尤为重要——面对压力、挑战和不确定性时,我们更需要这样的勇气和信念。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往往在于你是否愿意去尝试、去坚持、去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