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是什么意思】“漂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最早出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指的是在河边漂洗衣服的妇人。这个词语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还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常被用来比喻无私帮助他人的人。
一、
“漂母”原意是“在河边漂洗衣物的妇人”,后来引申为“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善人”。在历史记载中,最著名的例子是韩信年轻时穷困潦倒,曾受到一位漂母的接济,这位漂母不仅给予他食物,还多次帮助他,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仁爱与善良。
“漂母”一词也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成语中,如“一饭千金”就源于韩信对漂母的感激之情,表达了知恩图报的精神。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漂母 |
| 字面含义 | 在河边漂洗衣物的妇人 |
| 引申含义 | 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善人 |
| 出处 | 《史记·淮阴侯列传》 |
| 典故 | 韩信年少时受漂母接济,后富贵不忘恩情 |
| 文化意义 | 象征仁爱、感恩、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
| 延伸用法 | 常用于文学、成语中,如“一饭千金” |
| 现代应用 | 可用于形容生活中默默帮助他人的人,表达敬意与感激 |
三、结语
“漂母”不仅是历史中的一个具体人物,更是中华文化中“善行”与“感恩”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多一份善意,少一份冷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