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无常好词好句好段汇总】在鲁迅的作品中,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杂文,都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无常》是鲁迅散文诗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通过对“无常”这一民间信仰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本文将从“好词”、“好句”、“好段”三个方面,对《无常》一文进行总结与整理。
一、好词汇总
| 序号 | 好词 | 出处 | 含义/作用 |
| 1 | 阴森 | 第3段 | 描述无常的形象,营造恐怖氛围 |
| 2 | 真实 | 第5段 | 表达对无常真实性的肯定 |
| 3 | 诙谐 | 第6段 | 反映作者对无常性格的调侃 |
| 4 | 恐怖 | 第2段 | 强调无常带来的心理冲击 |
| 5 | 温柔 | 第7段 | 描写无常的另一面,丰富人物形象 |
| 6 | 虚伪 | 第9段 | 批判人间虚伪的善人 |
| 7 | 真诚 | 第8段 | 对比无常的真诚与世人的虚伪 |
二、好句汇总
| 序号 | 好句 | 出处 | 说明 |
| 1 | “我至今记得一个故事,是说有一个鬼,叫做‘无常’。” | 第1段 | 开篇引入,引出主题 |
| 2 | “他虽是鬼,却有情有义,能知人心。” | 第5段 | 表达对无常人性一面的认同 |
| 3 | “那无常的脸,像一张纸,白得发青;眼睛像两颗黑豆,闪着光。” | 第2段 | 生动形象地描绘无常外貌 |
| 4 | “他虽然可怕,却让人觉得亲切。” | 第7段 | 展现无常复杂的人格魅力 |
| 5 | “人世间,最怕的是假慈悲,而无常却是真性情。” | 第9段 | 对比人间虚伪与无常真诚 |
| 6 | “无常是阴间的使者,也是人间的镜子。” | 第10段 | 深刻揭示无常象征意义 |
| 7 | “我们总以为好人会报恩,坏人会受罚,但事实并非如此。” | 第11段 | 表达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与反思 |
三、好段汇总
| 序号 | 好段 | 出处 | 说明 |
| 1 | “我至今记得一个故事,是说有一个鬼,叫做‘无常’。他是阴间的一个差使,专管勾魂索命。他的脸,像一张纸,白得发青;眼睛像两颗黑豆,闪着光。他穿着一件黑衣,披着一条红带子,走起路来,脚步声很重。” | 第1-2段 | 详细描写无常形象,渲染神秘气氛 |
| 2 | “他虽然是鬼,却常常带着一点人情味,有时还会笑,有时也会哭。他说:‘我是来收命的,不是来害人的。’这话听起来有点奇怪,但仔细想想,倒也有道理。” | 第5-6段 | 展现无常的矛盾性格,引发读者思考 |
| 3 | “我们总以为好人会报恩,坏人会受罚,但事实并非如此。那些所谓的‘好人’,往往自私自利,而那些‘坏人’,也许只是命运弄人。无常却不同,他不讲人情,也不讲规矩,他只按规矩办事。” | 第9-10段 | 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讽刺 |
| 4 | “无常,是阴间的使者,也是人间的镜子。他照出了人们的虚伪,也照出了人们的善良。他让我们看到,人生如梦,生死无常。” | 第10-11段 |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引发哲思 |
结语
《无常》一文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与对人性的深入剖析。文中“好词”、“好句”、“好段”不仅体现了鲁迅的语言艺术,更承载了他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鲁迅的文学魅力,也能从中获得启发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