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名安平桥】安平桥,又名五里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与南安市交界处,是中国现存最长的古代石梁桥。作为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安平桥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安平桥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38年),历经多次修缮,至今仍保存完好。它全长约2250米,由花岗岩砌成,桥面铺设石板,桥墩采用“睡木沉基”技术,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智慧和工程技术。该桥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见证了泉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的繁荣盛景。
安平桥的历史意义深远,其建造背景、结构特点、文化价值等方面均值得深入研究。以下是对安平桥的基本信息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 | 安平桥 / 五里桥 |
| 地理位置 |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与南安市交界处 |
| 建造时间 | 南宋时期(公元1138年) |
| 长度 | 约2250米 |
| 材料 | 花岗岩 |
| 桥墩结构 | “睡木沉基”技术 |
| 历史地位 | 中国现存最长的古代石梁桥 |
| 文化价值 | 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体现古代建筑智慧 |
安平桥不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一部活的历史书,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如今,安平桥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游客了解古代建筑艺术和闽南文化的重要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