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陈词意思】“慷慨陈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说话时情绪激昂、言辞有力,表达出强烈的感情或坚定的立场。它不仅体现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还反映了其内心的情感投入和思想深度。
一、
“慷慨陈词”原意是形容人说话时充满激情、态度坚决,后来引申为在表达观点或主张时言辞激昂、富有感染力。这一词语多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用来描述演讲者、作家或政治人物的语言风格。
该成语强调的是“情感”与“表达”的结合,是一种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语言表现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它既可以表示正面的赞美,也可以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具体含义需根据语境判断。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慷慨陈词 |
| 拼音 | kāng kǎi chén cí |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慷慨陈词,不避斧钺。” |
| 基本含义 | 形容说话充满激情、态度坚决,言辞激昂有力。 |
| 引申含义 | 表达观点时情绪饱满,具有感染力;也可指言过其实、空泛无实。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演讲、辩论、写作、评论等正式场合。 |
| 正面用法 | 赞美某人的演讲或文章富有激情与力量。 |
| 反面用法 | 讽刺某人说话浮夸、缺乏实质内容。 |
| 近义词 | 激昂慷慨、声情并茂、言辞激烈 |
| 反义词 | 呆板无力、言不由衷、平淡无奇 |
三、结语
“慷慨陈词”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说话者的个性与情感,也反映了其对话题的态度和立场。在不同语境下,它可以是褒义的赞美,也可以是贬义的批评。因此,在使用这一成语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境来准确理解其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