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提出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那么,这一重要理论提出的根本依据是什么呢?答案可以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中找到。
首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大的实际。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这些复杂多变的情况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来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正是基于对这一基本国情的深刻认识而提出的,它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旨在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等。面对这些问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实现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科学发展观提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再次,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全球化进程加快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此背景下,我国既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又要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科学发展观倡导开放包容的理念,鼓励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体现了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一依据,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