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身处敌对势力或不利环境之中,但内心仍然忠于自己的国家或理想。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是小说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故事。
一、成语来源
“身在曹营心在汉”最早出现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讲述的是关羽在曹操手下效力期间,虽受厚待,却始终心系刘备。尽管他表面上在曹操阵营中任职,但实际上他从未忘记自己对刘备的忠诚。这一情节体现了关羽忠义、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故事。
二、主人公是谁?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身在曹营心在汉 |
| 出处 | 《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 |
| 主人公 | 关羽 |
| 故事背景 | 关羽在曹操手下效力,但心系刘备 |
| 成语含义 | 身在敌营,心向故主,比喻忠于原主、不改初心 |
三、故事简述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关羽与刘备、张飞结为兄弟,誓死追随。后来,关羽兵败被俘,被迫投靠曹操。曹操对他礼遇有加,封侯赐爵,还送了赤兔马和美女。然而,关羽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誓言,他一边接受曹操的恩惠,一边暗中寻找机会回到刘备身边。
最终,关羽得知刘备的消息后,毅然离开曹营,千里寻兄,留下了“过五关斩六将”的壮举。这段经历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成语的生动写照。
四、总结
“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展现了忠诚、信念与坚持的力量。而其中的主人公——关羽,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义精神的典范。他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素材。
关键词: 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三国演义、忠义、忠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