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补拙的拙指的是什么意思】“勤能补拙”是一句常见的成语,意思是:勤奋可以弥补天资的不足。其中,“拙”是关键字,理解它的含义对于准确把握整句话的意思至关重要。
一、
“勤能补拙”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贤者之有才也,非徒以才为贵,而尤以能用其才为贵;不贤者之无才也,非徒以无才为贱,而尤以不能用其才为贱。然则才之可贵,岂惟其才?亦以其能用之耳。故曰:‘勤能补拙’。”
在这句话中,“拙”指的就是“笨拙”、“不聪明”或“能力不足”。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人天生不够聪明或能力较弱,只要他肯努力、勤奋,也能弥补先天的不足,取得成功。
在日常生活中,“勤能补拙”常被用来鼓励那些天资一般但愿意付出努力的人,强调“努力比天赋更重要”的理念。
二、表格解析
| 汉字 | 拼音 | 含义解释 | 例句说明 |
| 拙 | zhuō | 笨拙、不聪明、能力不足 | 他虽天资不高,但靠勤奋终有所成,可谓“勤能补拙”。 |
| 勤 | qín | 勤奋、努力 | 只要勤于学习,就能不断进步。 |
| 补 | bǔ | 补救、弥补 | 勤奋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 |
| 拙 | zhuō | 不足、缺陷 | “拙”在这里是相对于“巧”而言,表示能力上的欠缺。 |
三、延伸理解
“勤能补拙”不仅适用于学习和工作,也可以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它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通过持续的努力,可以突破自身的局限。这种思想在许多文化中都有体现,如“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
当然,我们也应理性看待“勤能补拙”。虽然努力很重要,但也不能忽视方法、策略和效率。真正的成功,往往是“勤奋+方法+坚持”的结合。
四、结语
“勤能补拙”的核心在于“勤”与“拙”的关系。它告诉我们:天赋不是决定一切的因素,只要肯下功夫、不怕吃苦,就有可能实现自我超越。因此,面对困难时,不妨多一点耐心与坚持,也许就能迎来转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