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萝莫补怎么念】“牵萝莫补”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许多人第一次看到时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它的读音、含义以及使用场景。本文将对“牵萝莫补”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
一、
“牵萝莫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诗中,原句为:“牵萝补屋,覆瓦为檐。”后来被简化为“牵萝莫补”,意指即使努力修补,也难以挽回已经造成的损失或破坏。该成语多用于形容事情已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在现代汉语中,“牵萝莫补”并不常用,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仍有一定的表达价值。其读音为 qiān luó mò bǔ,其中“萝”读作 luó,声调为第二声;“补”读作 bǔ,是第三声。
二、表格形式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牵萝莫补 |
| 拼音 | qiān luó mò bǔ |
| 出处 |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
| 原意 | 原指用藤蔓补屋,但无法真正修复,比喻事情已无法挽回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表示事情已不可挽回 |
| 含义 | 即使努力弥补,也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或结果 |
| 使用场景 | 用于感叹命运无常、事物不可逆转的场合 |
| 例句 | 面对这场灾难,他只能叹气道:“牵萝莫补,一切已成定局。” |
| 是否常用 | 不常见,属于较文雅的成语 |
三、结语
“牵萝莫补”虽然不常出现在日常对话中,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了解这一成语的读音、出处及意义,不仅有助于提升语言素养,也能在写作中增添一份古雅与深度。对于喜欢古典文学或希望丰富表达方式的人来说,掌握这类成语无疑是一种有益的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