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长恨春归无觅处全诗

2025-11-10 16:07:21

问题描述:

长恨春归无觅处全诗,时间不够了,求直接说重点!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0 16:07:21

长恨春归无觅处全诗】“长恨春归无觅处”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这首诗以春天的短暂和美丽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易逝、美景难留的惋惜之情。虽然诗句本身并未完整呈现“长恨春归无觅处”这一句,但这一说法常被引用或误传,作为对原诗意境的一种延伸表达。

以下是对该诗句及相关内容的总结与分析: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项目 内容
诗歌名称 《大林寺桃花》
作者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
创作时间 约公元817年(唐元和十二年)
诗歌主题 春天的短暂与美好,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感慨

二、原诗原文及赏析

原诗:

> 人间四月芳菲尽,

> 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

>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 “长恨春归无觅处”并非原诗中的句子,而是后人根据诗意所概括出的一句,常被误认为是原诗的一部分。原诗中实际为“长恨春归无觅处”,但这句话在古籍中并无确切出处,可能是后人对诗意的扩展或误解。

赏析:

- 第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四月时,人间的花都已经凋谢了。

- 第二句:“山寺桃花始盛开”——但在山上的寺庙里,桃花才刚刚盛开。

- 第三句:“长恨春归无觅处”——诗人感叹春天已经离去,再也找不到它的踪迹。

- 第四句:“不知转入此中来”——没想到春天竟然悄悄地来到了这里。

整首诗通过对比人间与山寺的不同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三、常见误解与延伸解读

问题 解释
“长恨春归无觅处”是否为原诗中的句子? 不是,这是后人对诗意的延伸或误传。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 因为该句能准确表达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因此被广泛引用。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对春天短暂的惋惜,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四、总结

“长恨春归无觅处”虽非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的原句,但其意境与诗歌主题高度契合,常被用来表达对春光易逝的感伤。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时光和美的深刻思考。在文学欣赏中,理解诗句的本意与后人引申的意义同样重要,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作品的内涵。

结语:

无论是“人间四月芳菲尽”的现实,还是“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惊喜,都提醒我们:美往往藏在不经意之间,而珍惜当下,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回应。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