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履穿踵决汉语大词典

2025-11-02 10:09:24

问题描述:

履穿踵决汉语大词典求高手给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2 10:09:24

履穿踵决汉语大词典】“履穿踵决”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子产之为政也,择能而使之,不以贵贱为度。其言也,有理而不烦;其行也,有功而不伐。故君子谓之‘履穿踵决’。”原意是指鞋子破了脚后跟,形容生活困苦、处境艰难。后来引申为做事过于勉强,力不从心,或指人处于极度窘迫的境地。

在《汉语大词典》中,“履穿踵决”被收录为一个成语,解释为“鞋底磨穿,脚后跟裂开。形容旅途劳顿或生活困苦。”该词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人物因奔波劳累而身体疲惫的状态。

一、

“履穿踵决”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背景的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原意是形容旅途劳顿、生活困苦。随着历史发展,这一成语逐渐演变为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用来描述人在极端困难情况下仍坚持前行的精神状态。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创作和正式文本中仍有其独特的表达价值。

此外,《汉语大词典》对“履穿踵决”的解释较为准确,既保留了原意,又结合了现代用法,体现了语言的演变与传承。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履穿踵决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原意 鞋底磨穿,脚后跟裂开,形容旅途劳顿或生活困苦
引申义 做事勉强,力不从心;处境艰难
现代用法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人物艰辛
《汉语大词典》释义 “鞋底磨穿,脚后跟裂开。形容旅途劳顿或生活困苦。”
使用频率 不高,但有一定文化内涵
文化意义 体现古代文人对生活困境的关注与描写

如需进一步了解“履穿踵决”在古文中的具体运用或与其他成语的对比分析,可继续探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