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当仁不让啥意思】“圣人当仁不让”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它强调的是在面对正义、责任或道德义务时,有德之人不应退缩,而应勇敢承担。下面将从含义、出处、用法及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含义总结
“圣人当仁不让”字面意思是:圣人遇到应该做的事情,不会推让。这里的“仁”指的是仁爱、仁义、正义等道德准则,“不让”则是不推辞、不逃避的意思。整句话强调的是一个人在面对应当履行的责任时,应主动承担,不推卸。
这一说法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仁”的重视,以及对君子、圣人应具备的担当精神的推崇。
二、出处来源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论语·卫灵公》 |
| 原文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
| 解释 | 孔子说:“遇到应该做仁德之事,即使老师在场,也不应谦让。” |
这句话表明,孔子认为在践行仁德的时候,不应因为对方是老师而退让,体现出对“仁”的重视程度高于一切。
三、用法与延伸
| 项目 | 内容 |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赞扬他人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的精神。 |
| 近义词 | 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挺身而出 |
| 反义词 | 推诿塞责、畏首畏尾、避重就轻 |
| 现代应用 | 在工作中、生活中,用来鼓励人们积极面对挑战,勇于承担职责。 |
四、现实意义
“圣人当仁不让”不仅仅是一种古代的道德观念,它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无论是个人成长、职场发展,还是社会公共事务,都需要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有助于个人品德的提升,也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五、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核心含义 | 面对仁德之事,应主动承担,不推让 |
| 出处 | 《论语·卫灵公》 |
| 强调内容 | 仁德、责任、担当 |
| 现代价值 | 鼓励人们积极进取、勇于负责 |
总之,“圣人当仁不让”不仅是古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更是现代人值得学习的一种精神态度。在面对困难与责任时,我们应以“当仁不让”的勇气和担当去迎接挑战,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